01导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山西工程,作为庞大的坦克基地,在后来的众多的大家网络传播的资料中,都套用一句话:“十八个分指蜿蜒公里”。
这余公里的最东边,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介绍过,厂最东端是位于山西翼城县的三分指——现在的山西锻造厂,而最西面在哪里?
工程当年的十八个分指中的最西端大概夏县的樊家峪。
为什么说大概呢?百度百科中介绍:十三分指地址为:“夏县范家坡”,但笔者在查询地名发现,应该是“樊家峪”附近相对合理些。
在长达五十年的历史中,太多太多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所以笔者作为曾经的山西坦克基地的子弟,总感觉需要把我们父辈的历史记录下来。
今天我们说一下在夏县境内的三个分指——坦克光学三姊妹厂的情况,权当抛砖引玉,能勾起大家更多关于坦克基地曾经的三线往事记忆。
02坦克总指挥部下的二级工程指挥部
工程在夏县的三个分指,分别为第十一分指挥部、第十二分指挥部、第十三分指挥部—(以下简称为分指)。
这三个分指不仅仅同在夏县,而且一开始是属于同一个代号为:二级工程指挥部的。二级工程指挥部分管的是坦克光学仪器部分的工程建设。
工程十一分指位于夏县文德村,为坦克瞄准镜厂,*工代号为国营第厂,对外厂名:国营山西晋阳光学仪器厂,工地代号为。
工程十二分指位于夏县郭道村,为坦克夜视器材厂,*工代号为国营第厂,对外厂名:国营山西晋原光学仪器厂,工地代号为。
工程十二分指位于夏县樊家峪附近,为坦克电子仪表厂,*工代号为国营第厂,对外厂名:国营山西晋光电机厂,工地代号为。
因为他们都属于坦克的光学仪器,姑且称之为:坦克基地光学三姊妹厂吧。
在地理位置上,山西工程总体上说是在中条山北麓,而到了夏县这段的中条山,光学三姊妹厂可以说在中条山西麓了。
这里指的一提的是,三个坦克光学配套分指的位置距离相距并不远,他们更像三个小星星,远离其他的十五个分指和总部的位置。
想来当年也是根据“大分散,小集中”的三线建设原则,坦克基地光学三姊妹厂选址上,小集中了一下吧。
03关于三线援建那些三线历史
熟悉厂的人都知道,工程的援建,多是来自包头厂(内蒙古第一机械厂)、包头(内蒙古二机厂)、大同厂(山西柴油机厂)、太原厂(山西机床厂)、太原厂(晋西机械厂)这些来自北方的工厂。
坦克基地光学三姊妹厂的援建比起其他几个分指,更要偏南一些。从笔者有限的资料中可以获悉,十二分指(国营山西晋原光学仪器厂厂)的援建是来自云南的昆明厂。
昆明厂被誉为“中国光学工业的摇篮”,当时抗战时期就已经开始做*用望远镜,而我们中国大名鼎鼎,被*迷们喜爱的62式望远镜,就是来自这家工厂。
坦克基地光学三姊妹厂的另外的援建厂应该来自陕西西安的厂,这个厂为国家一五期间的项目之一,是共和国的第一批坦克瞄准具和坦克火控生产厂。
04变迁:缓建到成为两所学校校址
关于工程在夏县的三个分指,其实笔者了解的并不是很多,有限的部分资料是源于两个学校:一个是现存的技校(现位于闻喜东镇原总指挥部原址办公),一个是武警指挥学院前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
从两个学校的历史上可以看出,夏县的三个分指大约的脉络,年开始部分工程缓建,夏县的三个分指就已经注定后来的命运。年三个分指接到五机部指令停建。
技校的筹建是在年,当时第五机械工业部(简称五机部)决定在夏县境内的三个光学分指停建撤销后,在十二分指的基础上,开始筹建技工学校。到年五机部正式批准技校创立。
直至年,公安部决定建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干部学校,同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在山西省夏县建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这个学校的校址,就在技校占用的十二分指原址上。
据当年三线人和三线子弟回忆,夏县的三个分指只建设了部分平房和地基,尚未建成就匆匆下马了。
05写在后面:只为了不忘却
关于夏县的三个分指的往事,已经迷失在过去的五十年的岁月中。
由于当年工程的级别太高了,地方上的人无法了解内情,而内部人因停建下马,岁月变迁等原因,太多太多的往事记忆已经难以找回。
也就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与曾经的三线子弟,十分指的兵工二代王大哥通了一个电话,我们都在感慨“逝去了,才知道珍惜”这同一话题。
我还是想重复那句话“我们不是为了怀念,只是为了不被遗忘”,趁我们还有些记忆,大家能找回一些历史的记忆,就多找回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