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在古代扬州城内,耸立着一座特殊的楼宇,它被称作是“望火楼”,是以钟声传递火情的重要设施。可即便如此,只因为一个原因,它最终还是被彻底拆除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答案当然是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尤其是火的发明,更是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自此之后,人类便不再需要茹毛饮血,更能得到温暖与光明。可是,常言说得好“水火无情”,火灾也是非常严重的灾害,对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与其他文明不同的是,中国传统建筑大都是以木质结构为主,这无疑为火灾的发生增加了风险。且不提平民之家,即便是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时常会遭遇火灾,仅明朝一朝,紫禁城便发生过五次大型火灾,其损失之巨无可估量。
紫禁城内发生的第一次火灾,始于年4月8日午时,此次火灾导致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被彻底焚毁。此次火焚事件令高层震动极大,永乐皇帝朱棣下令严查,最终确定,造成此次火灾的罪魁祸首正是涂抹梁柱的大漆,该漆有*且易燃,加之宫殿本身尚未安装避雷装置,致使紫禁城遭受雷击而失火。在此之后,嘉靖朝、万历朝等都各自发生过大火,归根结底来看,其本身原因仍然是木质结构易燃。在清朝的时候,紫禁城也发生过几次火灾,这无疑提高了统治者的警惕性。
为此,清朝皇帝下令,全国居民都要提高防火意识,并在各大州府设立救火队。救火队的出现时间虽然较晚,但其建制和装备都参考了国外的消防队,其机动性较高,灭火的效率也不低。城市救火队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原始的救火方式,原本以水浇土埋的方式已然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高压水枪灭火。当然,灭火队队员们也会使用一种名为“唧筒”的装备,可以进行单兵作战开展灭火行动。
可此时一个问题突然出现,火灾发生时往往都十分紧急,如果居民家中失火,居民就要徒步跑到灭火队进行求助,我们假设居民家距离灭火队只有一里路,那么居民从家中出发进行通知至灭火队赶到现场,往返时间起码在十分钟以上。可救火间不容发,十分钟的时间,恐怕居民的居室早已经变成了一座废墟。这无疑是一个亟需面对的问题,于是,另一种报警形式开始出现,它就是望火楼。在扬州老城区的教场北首附近,存在着一座复建的清代地标建筑,它是当时扬州城内最高的建筑,被当地人称作是“老扬州望火楼”。望火楼整体为木质塔形结构,其形状为下方上尖态,高度共有五层,每一层都有专人日夜轮值,以望远镜时常眺望。一旦发现火警,值班人便可敲响台上悬挂的一座大铜钟发出警报,声音急促且清脆,可传达几十里之外。
一旦钟声响起,在楼内驻扎的救火队员便闻声携带消防器具赶去救火。当然,值班人敲钟报警还是很有讲究的,据说先是连续急促的敲钟鸣锣声,以此示警,然后按照“一东二南三西四北”敲出节奏,消防员们可以根据钟声的数量不同而辨别火灾发生的方向,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到达现场灭火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望火楼在抗战时期还为中国居民抗战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它被民兵征用为防空塔楼,一旦敌人部队存在大规模的行动,民兵战士便可一目了然的获得情报,做到第一时间掌握敌人动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望火楼最终还是被拆除了,一方面是源于城市建设的规划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电话的出现,毕竟电话传送信息的能力更加准确且快速,真正做到了信息的即发即收。高科技取代落后科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我们同时也不会忘记望火楼的作用,毕竟它的出现,也是古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参考资料:《大清往事》*建著吉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