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的发病原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同好赠机之苏联生产的列宁格勒旁轴相机发
TUhjnbcbe - 2025/5/13 17:52:00

北京的宋科老师在赠送给我国产长江和华山相机的同时,还一同赠送了今天我介绍的这款列宁格勒Leningrad旁轴照相机,这款相机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发条过片的方式。

在此对宋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列宁格勒相机生产时间为-年,产量共计为76,台。忘了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的资料,称这款相机原本是用来对抗徕卡,专用来供记者使用的,因此这款列宁格勒相机的用料扎实,平视取景窗特别亮,并有视度调节。估计也是基于以上原因,这款列宁格勒相机于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世界博览会(WorldExposition)”上得到大奖(GrandPrixdeBruxelles)。

但是有些奇怪的是,在这款列宁格勒相机上,并没有任何这个“布鲁塞尔大奖”的标识。喜欢苏联摄影器材的各位同好应该都知道,苏联生产的Mir-/2.8镜头同时也获得了大奖。以下几张图片就是Mir-1镜身上的布鲁塞尔大奖的标识。

列宁格勒原名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于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二百多年来一直是辽阔的俄罗斯帝国的首都,也是十月革命发源地,年十月革命以后,新苏维埃国家的首都从此迁到了莫斯科。年更名为列宁格勒,有苏联第二首都之称。

年,苏联在当时的列宁格勒成立了国立光学机械厂(GosudarstvennyiOptiko-MekhanicheskiiZavod,简称为GOMZ)。当时苏联从德国莱兹公司获得了大批光学加工设备和产品图纸,这使得该厂一举成为苏联技术力量最强、规模最大的光学工业企业。这是当年苏联最大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光学巨头,模仿德国福伦达VoigtlanderBrillant双反相机而制造出来的留比特Lubitel2,就是这个工厂生产的。到了年,GOMZ成为了列宁格勒光学机械企业联合会的一部分(LeningradOpticalandMechanicalAssociationofEnterprises,简称LOOMP)。

年,LOOMP更名为列宁格勒光学机械联盟LeningradOptical-MechanicalUnion,简称LOMO,并一直沿用下去,这就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LOMO”厂。当年苏联许多军用和航天领域使用的光学产品,都是LOMO制造的。年,LOMO制造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其镜面的直径达到了6米!下图就是这台列宁格勒相机机身上LOMO厂的厂标。

“列宁格勒相机”是以列宁格勒这个城市来命名的,苏联时代的相机以重要城市来命名的器材少之又少(另外好像只有一个基辅)。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款相机当初在苏联的不俗地位。

这款列宁格勒机器有两大优点:

1、取景器内有50mm、85mm、mm线框,方便更换不同镜头使用,其中35mm虽无线框,但以全部取景窗所看到的范围为35mm取景范围,并加上各种焦距镜头及对焦距离的视角补偿装置。因此无需在换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时,不用像前苏联的其他旁轴相机那样,外加轮式取景器。

在这点上“列宁格勒”比徕卡M3略胜一筹,因为M3只有5cm、9cm、13.5cm三个取景框,用35mm头时就显得不够方便了。或许徕卡意识到了这个不足,之后的M系列里就把3.5cm取景框考虑了进去。“列宁格勒”的测距器由三个棱镜构成,非常精密,其中负责移动影像的透镜组可以微调。这组测距系统能产生最清晰的影像,实现最高程度的对焦准确性。如果只看这些的话“列宁格勒”的取景测距装置完全可以挑战徕卡而且有些地方甚至有所超越。

2、因为该机采用了发条过片,卷一次约可供拍15张(这是说明书上的数据。经过我的实测,拍摄20张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特别适合记者抢拍之用,在没有马达卷片的年代,要连续拍摄是有困难的,所以这相机也轰动一时。

此外,该机在底部安装了可以打开的支架,以确保相机在平放时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撑。当使用又大又重的苏联产镜头时,这个支架的作用就会十分明显了:不会因为头重脚轻的原因,导致相机大头向下。

但是,列宁格勒相机却存在一个最大的缺点:列宁格勒设计了一流的测距系统,但这些精密的光学件却安置于一个质地脆弱的铸铝底座上,所以我看到的资料称几乎每一台列宁格勒相机的RF测距器都有问题,因铸铝机座经长时间的放置,经过氧化,或者是金属疲劳或锈蚀,造成每个都脆裂,使对焦精度大受影响。

以下两张图片是是我手里另外一台列宁格勒相机在维修过程中被替换下来的测距器底座,各位仔细看的话,应该能看到上面已经布满了多处裂纹,而且边缘也都是不规则的断裂。

在这款列宁格勒相机的机顶右侧有一组数字0、5、10、15、20,如下图所示。对于这组数字,我看到有两种不同的解释:1、这是发条过片余力可拍摄的张数;2、这是使用闪光灯泡时的延时启动时间选择开光(使用电子闪光灯时需要放在“0”的位置,因为电子闪光灯不用延时)。

在我能找到的说明书上,恰恰对这组数字没有做任何说明。不过说明书中对与这组数字相对应的、位于发条上弦转轮之下的一个指针(下图绿圈内),将其称为“闪光同步校正旋钮(synchronizationcorrectiondial)。因此我个人认为这组数字应该是和闪光灯有关的,如果您觉得不对,欢迎指正,谢谢!

在这台列宁格勒相机的计数器左侧(镜头向前时),有个标有拨动开关(下图红圈内),两个档位分别标示着红“B”和黑“M”。这个开开关的作用我尚未搞明白,说明书里也没有解释(就说了是个拨动开关)。莫非是闪光灯选择开关?哪位知道的话,还望告知,谢谢!

在机背的右上方(镜头向前时),有个圆形的小装置(下图中黄圈内)。这个小装置是用来调整计数器的:每向左侧拨动一下,计数器会前进大概两个格。到“0”即可开始拍摄,并开始计数了。不过有些奇怪的是,该机的计数好像只有30张左右。

这款列宁格勒相机的倒片释放钮在相机的底部那个大螺丝中央的那个小螺丝(下图中蓝圈内)。拍摄结束时,需要将那个小螺丝拧出,再转到相机顶部那个与发条上弦旋钮相对应的、上面带有胶片感光度对照表的旋钮即可进行倒片。外侧的那个大螺丝,则是相机底盖的锁紧装置,需要和另外一侧的锁紧装置配合使用。

这个对照表中里除了常见的DIN之外,还有一个苏联自有的ГОСТ(英文是GOST)。之所以会出现一个GOST,大概也是因为苏联当年什么都不愿意使用西方的制式,而一定要做出自己独有的制式而已。不过因为这款CMEHA-6并没有带测光功能,所以这个感光度盘最多也就是起到个所有胶卷的备忘功能而已。

这款列宁格勒旁轴相机为可更换镜头设计,采用的是与德国Leica旁轴相同39毫米螺口镜头接口,通常被称为LTM(Leicathread-mount)或者L39接口。该机销售时搭配的是Jupiter-/2(我手里的俄文版的ЮПИТЕР-8)标头。苏联生产的可换镜头旁轴,基本上分为两大阵营徕卡39口(代表机型是Fed和Zorki)和Contax口(代表机型是Kiev),这个和德国的Leica和Contax是相对应的。

该机的快门为1-1/秒,外加B门。但是我必须要提醒一下:和大多数苏联旁轴相机一样,这款列宁格勒相机必须要在给快门上弦之后才能调整快门速度!

我看到的资料显示,除了原型机之外,这款列宁格勒旁轴相机共有2种款式、共23种亚型,分辨起来相当的复杂!我手里目前的两台都是属于第二款,相机前脸上有四个螺丝钉;而第一款的前脸上只有两个螺丝钉。我手里这两台也属于不同的亚型,主要区别在于相机发条上弦旋钮顶部的花纹不一样而已。

除了机顶的编号外,这款Leningrad旁轴相机的胶片仓内部的底部也有个编号,如下图所示。不知道这个编号和机顶的编号有什么关系?

其它的好像没有什么需要特别介绍的了,老规矩看图吧。我最喜欢的还是这台Leningrad相机金属部件上的那些滚花。

最后再允许我对宋科老师的慷慨赠机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张一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好赠机之苏联生产的列宁格勒旁轴相机发